top of page

打開垃圾:民間收塑 自製工場 塑膠重生變商品


【明報專訊】與6年前比較,現今香港社會對環保的意識已有提升。政府透過承辦商,在各區設立「綠在區區」,即使不相信街邊3、4色回收桶回收成效的市民,也少了一個藉口不把資源分類回收。不過,在2022年佔本港固體廢物第2位(21.3%)的塑膠,整體回收率仍然只有6%。除了就垃圾立法徵費,用金錢動機誘使人們減少使用和拋棄塑膠品,香港在環保路上,還可以怎樣做到更多?若市民一早能夠清楚明瞭垃圾回收後的去路,會否更投入自發參與回收,令垃圾生態循環運作更暢順?


簡介:垃圾收費計劃討論足足廿年,這減廢火車頭終將在今年8月開動。垃圾打包後不再視不見為淨零成本,只盼大家想多一步,從源頭減廢,多多回收。經濟誘因加上監察執法,能否推動不太環保的人踏上減廢旅途?這欄目邀請社會各界打開朝夕相對的垃圾,一同設想在不遠的將來,人與垃圾將經歷不一樣的關係。


全球年產3.5億噸塑膠垃圾 僅9%被回收

塑膠廢料問題不是香港獨有,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統計過,全世界在2019年製造了超過3.5億噸塑膠垃圾,只有9%被成功回收。早在2012年,驚覺問題嚴重的荷蘭設計系畢業生Dave Hakkens,製作了低成本、體積小的回收塑膠處理機器,隨後在網路上公開設計模板。這個名為Precious Plastic的計劃,目標讓更多人建立塑膠回收工作室,不用依賴工業廠房,由下而上將廢料變成商品原材料。


Precious Plastic目前在全球有逾1萬個協作成員、400個回收工作室。計劃網頁上顯示,上海有3個協作單位,深圳有1個,香港就有4個,包括記者今次到訪、位於屯門工廠大廈的回收工作室Gaau1 Up。


Gaau1 Up最初由幾個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建築設計系學生成立,是他們的實驗項目。許浩鏘(Ian)和另外兩名Gaau1 Up成員,朱煒傑和鄭穎臻,2016年時看到Hakkens教人自製各種小型塑膠處理機器的影片在網上流傳。這些小巧如家具的機器,竟能將把塑膠變成碎粒、甚至熔掉,再倒模成為塑膠原料,他們覺得「好型」。喜歡機械的幾個年輕人沒有想太多環保大義,把機器砌起後,才慢慢關注塑膠垃圾問題,發現機器的潛力。


香港的塑膠廢料回收比率低,自然是要解決的問題。但根據《2022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》,該年回收回來的膠雖然只佔整體6%,但亦有864,685噸,不是一筆小數目。中國大陸在2020年底開始禁收,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在內的「洋垃圾」,香港失去一個大宗的下游回收去向;就算未來更多市民願意花時間收集塑膠,把他們放入回收箱,而不是垃圾桶,這些回收塑膠要怎麽再生,仍是未知之數。


商戶組織不定時送膠

工作室的地面滿是粉末,Ian提醒記者小心地滑,這些塑膠微粒是他們處理回收物料時的碎屑;當中可能有你喝過的蒸餾水樽和樽蓋。他們的小型工場像中學的設計科技課室,附帶木工虎鉗的工作枱,旁邊是製作再生塑膠的碎膠機、壓板機和注塑機。現在是Gaau1 Up的第8年,在大約1000平方呎的空間內,於2022年和2023年,合共接收了14,000公斤塑膠。


回想成立之初香港的回收狀况,Ian說當時不少可以回收的塑膠都被運到堆填區,升級再造是沒什麽人聽過的新議題。他補充,更重要的是,大眾對於資源放入回收箱後,會變成、可變成什麽都不甚了解,不知道回收品可成為商品。Gaau1曾與「不是垃圾站」合作推廣自發回收,也在回收活動中得到塑膠回收物;現在則有不同商戶和組織不定時送贈膠品。


Precious Plastic的開源機器模板,讓本來靠大型工廠處理的回收塑膠,在社區、民居都可以處理得到。在計劃網站上,有Basic(基本)和Pro(專業)兩個系列由該團隊設計的塑膠回收機器。基本系列的機器,一共有4件:碎膠、擠壓、注塑和壓縮機,自行製作的材料費約為28,000港元;專業系列機器,就有專業碎膠、專業擠壓機和壓板機3件,材料費需約6萬港元。不論選擇哪一個系列,原理大致相同:把塑膠打碎、融化,再注入模具中成形。


有裝併能力的人可以用機器,在世界各地處理原材料,如Gaau1 Up一樣做成不同再生塑膠產品,賺取收入。透過這樣的商業模式,即使沒有機器的人也可以參與到回收流程中,比如把自己的家或店舖,變成社區塑膠收集點,或送贈或售賣給有機器的人。懂得設計產品模板的人,又可以在網上分享、交流心得。最終,負責不同工序的地球公民,組成一個回收社群。


5號、2號膠 最啱小工場

Gaau1 Up當年首批生產的再生塑膠產品,是筆筒、杯墊和登山扣。Ian說,他們當時用基本的開源產品設計模板,後來則着手自己的設計,也有應客戶要求全新訂做產品。塑膠的材質,可大致依塑膠分類標誌(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)分為7種:


1號(PET):如飲品膠樽、膠杯

2號(HDPE):洗衣液、洗頭水等個人護理用品容器等

3號膠(PVC):常見於膠橫額、燈喉電線等

4號膠(LDPE):膠袋、紙巾袋、生果網和泡泡紙等

5號膠(PP):外賣盒、樽蓋等

6號膠(PS):CD盒、益力多樽和發泡膠等

7號膠(其他):光碟、亞加力膠製品和樹脂餐具等


Gaau1 Up的團隊測試過全7種塑膠,最後決定主打5號膠和2號膠。前者包括,去年口罩令解除後,他們從相熟的非牟利機構接收的一大批全新、過期的不織布口罩。他們委託一所庇護工場,剪掉口罩的掛耳棉帶,就可以製成藍色的碎粒原料。除此之外,一間玩具舖也送贈了不少扭蛋的外殼,另外外賣飯盒和即棄隱形眼鏡盒,同屬5號膠。


他們接收的2號膠,一部分來自屯門環保園的廢膠樽回收廠「塑新生」,有汽水和礦泉水的樽蓋。塑新生告訴記者,有別於能再造成透明飲品樽的1號膠,香港比較少公司使用其他號碼的回收膠,因為需求少,對技術的要求亦不同;塑新生期望「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」實施後,能夠處理更多屬於1號的透明膠樽。而工廠處理過程中收集到的非1號膠,會分開儲存,曾委託Gaau1 Up接手。Ian認為,由於5號和2號往往不是透明,可塑性不像1號般多元化,在主流回收市場上需求不多。


但對Gaau1 Up來說,5號和2號膠反而是最適合的塑膠材質。「雖然1號膠可以拉絲做衫、外套和透明水樽,但溫度要控制得準,要有工業機器才可以穩定處理。2和5號膠較符合小型工場的設備條件,過往比較多用來做工程用的水馬,其實可以做很多注塑產品,像膠扣、陀螺、杯墊、花盆,我們都做過。」


回收膠做回收箱 再生膠板製家俬

Ian說,他們的原材料基本上是免費的,商戶大多免費送贈,員工的工資、運送、處理費和租金是最大的開支。Gaau1 Up自2020年起,靠商業項目來維持收支,比如為發展商製作回收箱,為超市、個人護理用品公司做宣傳用品,也做些社區參與計劃、音樂會的現場佈景和展覽佈景等。另外,在壓板機的輔助下,製作了不少室內設計所用的再生膠板,一些要符合ESG要求的企業,會買來做牆面或家俬面料。現在Gaau1 Up的機器已經升級至第三代的改良版,不過體積仍然不大,全部放得進工作室內約200平方呎的小工場。


「現在慢慢多了人關注環保、社會責任,不少上市公司都要有ESG Chapter,是一個趨勢要做低碳、零碳的產品,達到碳中和。」他展望未來垃圾徵費實施後,Gaau1 Up會有更多發展機會,延續升級再造的工作。


{ 文 } 梁景鴻

{ 圖 } 梁景鴻、受訪者提供

{ 美術 } 張欲琪

{ 編輯 } 王翠麗


bottom of page